公告:
半岛电子有限公司属于中国正规、信誉平台,以客户为中心
半岛新闻 bdxw 当前位置: 半岛电子 > 半岛新闻
半岛电子官网: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 汪雪涯:国际滨
添加时间:2024-01-29

  “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家刘铮联合推出的出版项目。丛书每分册展示一位较成熟的摄影家作品,以此展现浙江摄影当下发展面貌,也为中国摄影留下一份有意义的文献。丛书以呈现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评论文章等,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丛书项目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经有32位摄影家的作品集面世。2023年11出版的第三辑包括汪雪涯、韩金华、孟繁羽、陈雨洁、王建平、朱永春、吴德、周向阳、张中琦、张昭10位摄影家。

  本书收录了汪雪涯的作品《国际滨》,记录了来自国外、定居杭州滨江的群体。作品反映这一群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以及与城市的关系,从侧面体现杭州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国际滨”是人们对杭州滨江这一特殊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城市环境的赞誉之词,也是对杭州市朝着国际化趋势发展的特定写照。我是新杭州人,对杭州的变化与发展倾注着热烈的情感。因为女儿曾经留学海外,也因为工作原因常与留学生和外国友人接触,让我有机会关注到“新杭州人”群体。

  街头随处可见的金发,小区电梯里无意中遇见的蓝眼睛,地铁里用普通话对话的黑皮肤,这些怀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新杭州人,他们来到异国他乡是如何生活的,与我这样的新杭州人有着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感受,这使我很好奇,也吸引着我走近他们,并融入他们的圈子。

  要找到愿意接受采访的留学生和外国人,对于不擅长与人交流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幸运的是,项目启动之初就得到了李晓军先生和徐青青女士的帮助,让我有了第一位可以采访的对象——伊朗人Mikey。之后,朋友介绍朋友,朋友的朋友再介绍朋友,我采访的新杭州人越来越多,圈子开始慢慢扩大到全市范围。

  自2020年项目启动到现在,前后已有三年时间。设定访问题目,约定初次见面,彼此相互了解,寻找拍摄场景,倾听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几乎是这三年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多数情况下,第一次见面都不会拍摄,交流中我会详细说明我对他(她)的印象和接下来可能的创作方式,并与他们共同沟通拍摄进度,确定下次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很多让我感动的事。国际学校的校长夫人Andrea Stubbs全力支持我的创作,不仅带来两位漂亮的女儿,还让学校的老师参与其中,炎炎烈日下亲自带我转遍学校的角角落落寻找理想的场景,为了我想要的效果找来工人现场搬走庞大的沙发和桌子。伊朗小伙Mikey忙碌中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国际学校给我们做免费翻译,帮我搬运摄影器材。古巴女孩Diane拍摄当天身体状态不好,仍然准时赴约,即使生病还是坚持到工作结束。美国女孩Naty和Melanie向我介绍了很多她们的外国朋友。

  要说我在这些“特殊的”新杭州人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我想照片应该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他们性格开朗活跃,镜头面前很是恣意开放,而且能理解我的意图去表达和表现,还经常会自由发挥,展现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艳。比如吉尔吉斯斯坦女孩Aizada的活泼和搞怪,加拿大留学归国创业的陈碧凝的沉稳和奔放,法国航海家Christian Fardel的博学和多艺,俄罗斯女孩Vera的自信和大度,古巴乐手Walfredo Velez Zerquera的热情和时尚,美国人Sir Joshua Hellsing-Ghrey天生自带的表演才能……这些在杭州这块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精彩与华丽,为“国际滨”的展开和演绎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也为“新杭州人”这一特殊的文化命题充实了丰富的内涵。

  墨西哥女孩Stephany Campos不会说中文,我也不会说英语,我把我的意图通过肢体动作示范传达,再用手机翻译告诉她我的想法,领悟力超强的她总能在镜头前给我一个个惊喜。“哑语”交流的两个人完成了无数次不一样的特殊对话。

  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互相信任的朋友,他们对自己在拍摄中的表现相当满意,将照片设为社交媒体的新形象,还不断地发朋友圈秀图,这对我很有触动。摄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项目推进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而他们却用表情和行动不断地给予我答案。

  《国际滨》已经连续三年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西兴美术馆等地展出,也受邀在《中国新闻周刊》发表。值此杭州举办第19届亚运会之际,集结成画册,即将和读者朋友见面。作为新杭州人,能够通过作品向大家介绍我的这些同属于新杭州人的朋友,介绍变化与发展中的杭州,于我而言,这个意义非同寻常。在这个项目的长期创作和持续展示过程中,得到了沈珂、姜纬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Walfredo Velez Zerquera,一个充满朝气的古巴帅小伙,2021年起居住在杭州,为酒吧架子鼓手。

  Violetta,一个特别喜爱表演的俄罗斯姑娘,2021年来到杭州,在小学任教。她说杭州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她在杭州度过了很多特别又美好的时光。

  陈碧凝,中国陕西人,加拿大留学归国创业,2018年在滨江创建信息咨询公司。“无论从产业、政府,还是其他创业小伙伴的角度讲,杭州都让大家充满了干劲,半岛电子游戏官方网站充满了热情。”

  Diane,来自古巴,2019年来到杭州,为酒吧驻唱歌手。半岛电子游戏官方网站她喜欢户外活动,喜欢跳舞。她说,她在商场和地铁站戴口罩,但是已经不需要再出示健康码绿码,她希望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Riva,2004年在中国香港出生的印度姑娘,2006年随父母来到杭州,为高三学生。

  Max,来自俄罗斯,2018年来到杭州滨江,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戏剧老师。

  戴中天,中国浙江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归国,为隐士音响(杭州)有限公司CEO、杭州市政协委员。

  Laghi,1989年生,意大利人,2015年起随中国妻子居住在杭州滨江,为建筑设计师、短篇小说作家。

  “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处在更高的层次,无法想象在中国会有人没有手机,或者会有人无法上网。”

  Sir Joshua Hellsing-Ghrey,来自美国,2015年在杭州创建咨询服务公司,热爱中国武术,痴迷咏春拳。“我很好奇,浙江怎么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得这么快,比如高铁、地铁、互联网、物流等。”

  Zhazgul Bekkulova,来自吉尔吉斯斯坦,2017年在浙江科技学院读研究生,喜欢表演,喜欢海洋。她和Sir Joshua Hellsing-Ghrey的女儿在杭州出生。他们说:“杭州是个好地方,我们喜欢杭州。”

  Jojo,意大利男孩,2015年来到杭州滨江,是一名小学生,也是学校足球队员。

  Massimo Jamila一家非常友善有爱。女主人在浙江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他们认为杭州非常安全,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很多地方,甚至晚上十点都可以自己出行。

  Layla,意大利姑娘,2015年来到杭州滨江,为高中生。她喜欢美术,喜欢表演。

  Layla说,网课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缺点是,有的方面仍然需要面对面沟通,例如眼神交流,这是人类的本性。

  Cami,阿根廷姑娘,2018年起居住在杭州,为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她说:“杭州的跨境电子商务和直播市

  场正在飞速发展,只要在电脑上点击就能完成购物。因为中国有非常快速的物流,非常高水平的快递服务。”

  Asilbek,曾经是乌兹别克斯坦皮划艇国家运动队员,2019年起在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读本科,2023年被选拔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没想到,我在中国成了直播带货主播。直播前,必须准备好所有的样品,然后去快递站,检查所有的产品,并写好脚本。”

  Christian Fardel独自一人住在杭州的西兴古镇,虽然有段时间不太适应,女儿也叫他回国,但是他坚持留在中国,这期间还翻译出版了五本儿童读物。

半岛电子官网: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汪雪涯:国际滨

  70岁的Christian Fardel在绍兴曹娥江帆船基地,爬上13米高的桅杆处理卡住的绳索。

  摄影师,浙江杭州人。通过影像探索感知现实世界,作品《我非我》《风筝》《Shaoshao》《公共卫生间》《廿八都方言地理》《国际滨》《横跨大西洋的风筝》等,多次在英国伦敦富士摄影画廊、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公望美术馆、杭州宝龙艺术中心、浙江展览馆和国内各大摄影节展出。

  《Shaoshao》获IDPA无像摄影样书奖年度最佳摄影书奖,《风筝》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优秀展览,《我非我》获华人镜界国际摄影大奖赛肖像组冠军。

  《国际滨》第一次亮相代表着雪涯的创作向公共视角转换的尝试。在最初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她基本无暇顾及城市发展与“国际滨”背后更多和更复杂的文化议题,她的愿望只是能接触到拍摄对象并采集到影像,以完成时限内的创作任务。第一次承接委托项目的她,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是进入“宣传摄影”和“以公共视角叙事”的特殊任务。可喜的是,这个展览当时获得了媒体的关注和好评,雪涯还因此接受过媒体的专访,作品的知名度也因此获得提升。

  第二次展览时,雪涯已在这一主题上持续创作了两年,在她渐渐融入了“生活在滨江的外国人”圈子,并可自如地调动这一特殊资源的时候,她开始自觉地对作品的内涵与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她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你必须不断地与人交谈,通过交流让他们放松,有时还需要问他们一些问题。通常,我是坐在那里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急于拍照。我拍了几张照片,然后问另一个问题。这更像是采访的场景,就像是我与这个人的一场对话……”显然,她不再满足匿名式的格式化肖像采集,她更想了解拍摄对象背后的故事和可能发展出来的文化意义,或许她渴望着在每个画面中都能捕捉到一个生命的高光时刻。这期间,她专门更新了全套器材和设备,努力尝试着视觉品质的极限表现,并着力于美术人像与纪实摄影的边界探索和突破。因为重设了拍摄难度、拉高了创作门槛、再现了逼真质感,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些自带话题性的特殊群体的持续关注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作品也因此具有了鲜明的个性。

  有了两年的创作积累,有了丰富的群体样本,更有两次展览的视觉经验,《国际滨》的创作接近完成,但雪涯并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在第三年的创作中,雪涯将视角锁定在一名生活在杭州的法国老人冯克礼身上,以此为原点,她开始将创作方向调整到对“漂泊者”“新杭州人”自我本质的探究和自我价值的追问上。她希望从以往“国际滨”的群体叙事结构中,单独梳理出一些具备深层次文化和审美讨论可能性的个案,并将其发展为一条特殊线索,以此去鉴别、提炼和解读这些“新杭州人”身上的原乡经验与在当下环境中生长的特殊诉求之间的文化碰撞与文化适应问题,作品因此由杭州国际化的讨论转向了人的价值讨论。

  这些摄影作品的背景不是作为孤立的事物和局部的现象而存在着,而是蕴含了具备、产生和衡量我们当代社会生活的新线索,它们超越了单纯记录的状态。就杭州作为国际化创新大都市的特质而言,拍摄这些对象存在着叙事的难度,汪雪涯树立了个性化的观看视角,为此她创造了恰当、得体的修辞策略和话语结构,她花费精力长期拍摄这个题材不是因为杭州国际化的表象,而是要显现基于自身感受的发现和理解,带给观众深入持久的联想和体验。

  影像就是具有意义的平面,它们多数情况下指向了时空中“外面的”某物,它们的抽象性(从时空的思维空间简化到二维平面上)本意是要让某物变得可以理解。这是种把平面从时空中抽离出来,并再次投射到时空中去的特殊能力。摄影张力的一端是这个世界在可见光中被“给定”的样子,另一端是摄影师通过照相机的机械光学数字原理的“摄取”,这基本上定义了摄影的本性。摄影不在于生产图像,而在于在“给定”与“摄取”之间建立某种关系,这在《国际滨》系列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汪雪涯创作的这些图片可能产生任何“情绪”或“感觉”,就像它们可能被认为传递的任何公开的“信息”一样,不取决于某些个人和神秘的东西,而是取决于我们对时代社会事实和价值观的典型代表的共同知识。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全称杭州高新(滨江)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着阿里巴巴、网易等知名科技公司,也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去年夏天,滨江区的一个周末摄影工作坊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摄影师们拍摄与滨江有关的照片。因女儿曾留学海外,自己又在工作中常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接触,汪雪涯决定将镜头聚焦在当地不同肤色、性别、国籍和高新职业的国际人才。

  汪雪涯自己也是“新杭州人”,因此,这个被拍摄群体在当地如何生活、如何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她又能从这些人身上找到哪些认同感,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深深吸引着她。当地政府一直希望打造一张“国际滨”的名片。汪雪涯觉得,自己的作品正好契合这种定位,于是,她便干脆给这组作品命名为《国际滨》。

  2012至2017年,杭州滨江区经历了发展最快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浙江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这里是信息经济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汪雪涯镜头下的许多海归和外国人,多数都是在这期间来到这里落脚的。

  2014年,吉尔吉斯斯坦人Aizada入读浙江科技学院,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之后,当时22岁的她决定留在中国,在杭州滨江区创建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老实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开公司。”Aizada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来中国之前,她是一名职业排球运动员,因在运动方面的出色表现,高中毕业时,陆续收到本国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偶然之下,她看到了出国留学的广告,并最终申请了浙江科技学院为期一年的中文项目。她原本只是打算在中国待一年,但现在,7年过去,她依然生活在杭州。在这里结交的朋友、充满希望的创业前景,将她留了下来。

  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口有64%为无宗派。中吉两国对女性的不同社会期待让Aizada印象深刻。因出生在高知家庭,她能够更加自主,17岁便出国求学。但她所在的国家,大部分女性通常被期望着早早放弃学业,回家结婚生子。而在中国,她发现,女性可以攻读学位,或者在不同行业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被期待依附于家庭。

  在中国的学校里,Aizada非常活跃。有一次,她与同学组队在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拿了金牌,她们的创意是将人工智能用以帮助聋哑人、自闭症患者等特殊人群。这次经历成为她毕业后开了一家AI公司的直接原因。在当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基地,她说,可以得到一些启动优惠,比如一年场地租金免费、免费公司注册服务。

  来自墨西哥的Andrea Stubbs是杭州国际学校的一名高管。据杭州市教育局官网介绍,成立于2002年的杭州国际学校是当地最早创办的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在2015年搬来杭州之前,Andrea Stubbs曾在上海生活了9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她与丈夫,而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风光则促使他们一家从上海来到杭州定居。在她看来,好的工作机会、有品质的生活,以及一个安全的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在这里生活也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与不适。在墨西哥,人们把热情看作是礼仪规范,即便是第一次见面,也要用亲吻和拥抱表达友好、礼貌。而在中国,以及她去过的很多亚洲国家,人们要含蓄得多。还有一件让她感到受挫的事情,是她曾试图用简单的中文与别人沟通,但对方通常只是看着她,表示困惑,并不打算设法去理解她。现在,她只好放弃说中文了,只偶尔用几个中文词语。

  这是一组与城市有关的影像作品,汪雪涯说,但她更感兴趣的是人,而不是城市风光。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是给定主题的拍摄,但她努力融入更多创新,比如,通过将被拍摄者放置在某个特定场景,展现环境的时代特征、文化特征,以及人物眼神、神态等细节,能够表现丰富的人与空间的关系。

  找到愿意接受拍摄的对象之后,她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有故事的、有人格魅力和有镜头表现力的人做模特。时尚、明快、充满朝气,是这组作品整体的气质,汪雪涯认为这也能够代表滨江这个区域的特点。不过,镜头之外,这些安定下来的外来人员,也分享着新杭州人共同的生活苦恼。比如,伊朗小伙Mikey创立了一家3D打印公司,但是现在公司依然创收不多,他还有另外一件事比较着急:找女朋友。

  Andrea Stubbs几年开始就一直住在中国。她远在墨西哥的双亲去年夏天去世,她却未能回去。去年和今年暑假,她的两个女儿先后去了加拿大和美国上大学,她也不能亲自送她们过去。而Aizada上次回国还是2019年8月,弟弟去世了,这给她的家人造成沉重打击,但她无法回去安抚双亲。汪雪涯不会英语,但随着拍摄推进,语言不再成为阻碍她与模特们建立信任和默契的障碍。虽然这个摄影项目已经结束了,但汪雪涯仍在招募更多的海归与外籍人士,希望可以纳入更多元的拍摄对象,到时候拍摄场景或许会不局限于滨江,最终作品也能更加丰满。